3月24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指出,针对外需订单萎缩态势,支持企业网上洽谈、网上办展,主动抓订单、促合作。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今年第127届广交会将于6月15日-24日在网上举办,为期10天。“作为商户信息沟通平台的广交会,在特殊时期无法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这种形势之下,将广交会搬到线上是一种创新。”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研究院院长桑百川表示,搬到线上实际上是换种形式解决信息沟通问题。
广交会搬上云端
把连续举办60多年120多届的全球贸易盛会搬上云端,既是应对疫情的务实之举,也是创新发展的重大举措。
4月10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行稳外贸相关举措新闻发布会。商务部外贸司司长李兴乾表示,在网上举办的广交会将会呈现三大互动板块—建立线上展示对接平台、设立跨境电商专区、提供直播营销服务,使展示对接、洽谈、交易融为一体,并推动2.5万家广交会参展企业全部上线展示。
李兴乾介绍,在提供直播营销服务方面,广交会将建立网上直播专栏与链接,为每一家参展企业单独设立10×24小时全天候网上直播间。直播间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企业既可以与客商在网上进行单独的面对面洽谈,也可以通过网络直播同时面向大量的客商来进行宣传和推广。
“作为此次广交会的技术服务商,腾讯将为广交会网上举办提供整体技术支持、平台研发服务与云资源支撑。”腾讯云副总裁曾佳欣表示,项目时间紧、任务重,需要在短时间内搭建完毕。
曾佳欣介绍,腾讯为将广交会的外贸展会场景搬到线上,将相关匹配的产品都集合调动起来,调用了全球IDC(互联网数据中心)资源支撑全球采购商和参展商的实时对接,应用了云、安全、AI、大数据、直播等一系列技术能力,力求结合新的场景需求实现创新的网上会展体验。
“相较于其他线上外贸平台,此次线上广交会不再局限于产品展示上,还将提供展前、展中、展后全流程的服务。”曾佳欣介绍,针对参展商和采购商,尤其是海外采购商,将提供更多服务,涉及智能匹配、实时会议、在线翻译、知识产权保护等重要环节。此外,还会将腾讯会议、企业微信、微信小程序直播等产品结合进来。
“线上展示无法完全替代面对面的交流,对于一些需要有体验感的产品,则需要提供更充足的信息,弥补这方面的缺陷。”桑百川坦言,此次疫情同样带来了数字经济的机遇,数字经济建设基础得以提升,未来将期待更多线上工具、线上服务被开发。
同时,桑百川表示,作为外贸大省,广东要抓住此次机遇,加大在新基建上的投入,协助中小企业实现产业数字化;加大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等合作,双向扩展数字经济的空间。此外,在疫情冲击下,加工贸易企业自身同样也要加大数字化的力度。
打造完善的交易闭环
实际上,此次广交会线上举办的同时,疫情同样倒逼广东外贸形态的转型升级。
“此次疫情下,展览行业遭遇较强冲击,大批境内外的展会已经取消。”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广东省委员会展览部部长蔡伊乐坦言,当前特殊的形势倒逼整个行业向线上转移,但这种转移不是简单的线上展览,而是搭建一个具备展示、交流、交易、担保、金融、物流等配套服务功能的交易闭环。
“特别是要健全配套功能,要将第三方认证、金融结算(包括第三方支付等)、法律服务(包括仲裁、知识产权等)、港口物流、政策咨询等服务贯穿全过程,实现一键咨询解答、一网站集成服务。”蔡伊乐解释说。
蔡伊乐介绍,目前广东省贸促会正在推进广东进出口商品网上展览会平台的建设,将发挥丰富的海外采购资源和强大的品牌号召力,实现广东外贸企业线上线下的互补。
针对无法参加广交会的中小微企业,广东省贸促会搭建的平台则将作为广交会的补充,为中小微企业对接海外买家、拓宽销售渠道提供服务。据悉,这一平台将于近期完成建设,并陆续举办系列品牌展览。
“形成完善的线上交易闭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政府多部门的支持,而这一过程也将促进贸易便利化的举措出台。”蔡伊乐坦言。
此外,这一平台将促使网上招商、网上推介、网上咨询、网上培训等常态化,成为外贸形态新的发展空间。
开拓多元化市场
全球疫情蔓延,给加工贸易企业带来了不确定性。针对这一形势,桑百川建议政企双方都要从“降成本”入手:一方面,政府提高政务服务水平,改善企业投资预期,缓解全球供应链收缩带来的风险。另一方面,企业则要加强与贸促会、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等机构的信息沟通,用好国家“稳外贸”的政策举措。
与此同时,要鼓励企业积极开拓多元化市场。《南方》杂志记者了解到,广东省贸促会将进一步发挥海外机构作用,促进进出口贸易。
“我们将通过海外粤商会、驻境外经贸代表处等海外机构,实时收集海外经贸信息及政策动态。按照‘粤贸全球’计划,帮助企业拓展多元化市场。”蔡伊乐举例道,比如,将利用海外机构平台建设海外“粤质造”展销中心,让“广东质造”“广东智造”在海外国家特别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得到推介。
“实际上,此次疫情期间我们已经搭建防疫物资供需平台,定期发布国家公布的各类防疫用品的检测标准与出口规则,利用渠道优势,指导防疫物资企业积极出海。”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广东省委员会涉外商事法律部副部长廖艳梅介绍,目前有近300个中外机构及企业在这一平台上发布800多条有效供需信息,直接对接超过150次,促成合同金额超过5亿元。
值得关注的是,受全球疫情影响,企业面临海外订单萎缩的困难,疫情还给企业带来了更多法律问题。廖艳梅告诉《南方》杂志记者,疫情对企业复工复产、货物物流等方面造成严重影响,企业涉外商事法律问题增多,尤其是备受外贸企关注的“不可抗力”证明问题。
“对此,我们也在线提供咨询、调节、仲裁等多元化全链条服务,强化‘绿色通道’和‘不见面’线上办证专窗等服务。”廖艳梅介绍,截至4月17日,全省贸促签证机构共签发新冠肺炎疫情事实性证明书1276份,涉及合同金额约611.95亿元人民币,签发量超过全国贸促系统出证量的五分之一。
“随着线上贸易形态的增多,有可能会带来未知的法律问题。我们将继续针对外贸企业的实际需求,开展线上法律培训宣讲。”廖艳梅说。
◎《南方》杂志记者/温柔 发自广州